化学烧伤的特点以及救治方法_中国职业病网
“职业病稿件征集”

欢迎广大网友就职业病相关问题踊跃来稿,我们将根据稿件酌情给予酬劳!详情>

投递:zybwkefu@foxmail.com

大家都在搜: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目录职业病鉴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尘肺病

所在位置:首页>职业病防治>职业性皮肤病

职业病防治

文章详情

化学烧伤的特点以及救治方法

来源:中国职业病网2019-1-22 17:55:29

浏览:(413)  点赞:(2)  评论:(0

  • 摘要
  • 烧伤在生活和工作中较为常见,化学烧伤属于烧伤的一种,往往给患者带来较大伤害和痛苦。化学烧伤对应的法定职业病叫做“化学性皮肤灼伤”。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化学烧伤的特点以及救治方法。

        

           烧伤在生活和工作中较为常见,化学烧伤属于烧伤的一种,往往给患者带来较大伤害和痛苦。化学烧伤对应的法定职业病叫做“化学性皮肤灼伤”。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化学烧伤的特点以及救治方法。


    59e42594e5be9.jpg


      化学烧伤的特点:


      一、局部损害

     

      化学物对局部组织的损害取决于化学物质的种类、浓度以及与皮肤接触的时间,化学物质性能不同,局部损害的方式也不同,损伤方式主要有氧化作用、还原作用、腐蚀作用、原生质毒、脱水作用及起疱作用等。


      有时候一种化学物质可同时存在以上几种损害。有的因本身燃烧而致烧伤,如磷烧伤。有的本身对健康皮肤并无损害,一旦着炎燃烧,造成皮肤烧伤,化学物质即可通过创面吸收入体内,引起中毒反应。


      在局部损害中,除皮肤损害外,粘膜受伤的机会也较多,特别是某些化学蒸汽或发生爆炸燃烧时更为多见。因此在化学烧伤中,眼及呼吸道烧伤更为常见。


      化学烧伤的严重程度,除于浓度、作用时间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化学物质的性质。例如, 一般酸烧伤,由于组织蛋白凝固,形成一层痂壳,可预防进一步损害。碱烧伤后形成脂肪皂化,从而产生可溶性碱性蛋白,因此对局部创面有继续损害的过程。磷烧伤后形成磷酸,可继续使组织损害。了解这些致伤机制,有助于对化学烧伤的局部及全身处理。


      二、全身损害


      化学烧伤的严重性,不仅在于局部损害,更严重的是有些化学物质可从正常皮肤、创面、呼吸道、消化道等吸收,从而引起中毒及内脏器官的破坏。化学烧伤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一般烧伤病人,就是由于化学毒物引起的中毒及其并发症所致。尽管化学致伤物质的性能各不相同,全身各重要脏器都有被损伤的可能,但多数化学物质是由肝、肾排泄,故肝、肾损害较多见,病理改变的范围也较广。


      常见的有中毒性肝炎、急性肝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肾小管肾炎等。某些化学蒸气直接刺激呼吸道而致损伤,不少挥发性物质由呼吸道排出,亦刺激肺泡及呼吸道,可引起肺水肿及吸入性损伤。有些化学物质可抑制物质由呼吸道排出,亦刺激肺泡及呼吸道,可引起肺水肿及吸入性损伤。有些化学物质可抑制骨髓、破坏红细胞,引起贫血或溶血。有的还可引起中毒性脑病、脑水肿、周围及中枢神经损害、消化道溃疡及大出血等。


      由于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能致伤的化学品种越来越多,有时对某些致伤物品的性能一时不易了解,更增加了抢救的困难。


      化学烧伤的救治方法:


      1、迅速脱离致伤源。如发生化学烧伤,患者应迅速脱离火场。如有衣物着火,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卧倒打滚压灭火焰,或以水浇灭火焰。切忌站立呼喊或奔跑呼叫,以防增加头面部及呼吸道损伤。在脱去衣物时应注意对双手的保护,因双手是重要的功能部位。


      2、化学烧伤后要及时清洗。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沾污的衣裤、鞋袜等。石灰属碱性较强的一种腐蚀性物质,被石灰烧伤的患者应首先尽量抹掉粘在身体上的石灰颗粒,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10分钟左右,这样可稀释石灰的碱性浓度并将其冲走。冲洗要及时彻底,特别注意手指、足趾之间残留的石灰要清洗干净。


      3、烧伤创面的保护。对于脱离现场的化学烧伤患者,应注意对创面进行保护,防止创面受到污染。创面可用纱布敷料,三角巾或用洁净的被单、衣物等进行简单包扎。创面不要使用化学烧伤药膏,尤其是带有颜色的药物,以免影响后续治疗中对烧伤创面深度的判断和清创。


      4、补液治疗化学烧伤。患者在伤后的48小时内,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组织液外渗,可导致血容量不足,严重程度与烧伤程度密切相关。轻者可口服含盐饮料进行补液,严重者常需静脉补液治疗,尤其是大面积化学烧伤患者应早期建立静脉通路,以免后期血管塌陷,增加静脉穿刺难度。


      友情提醒:


      以上是关于《化学烧伤的特点以及救治方法》的内容,如有其他疑问或者需要,可以立即咨询我们。


                                                                                                                                             责编:雷阳阳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职业皮肤病分类与治疗?

    下一篇: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条件及预防方法

    分享到:

    评论原文:

    评论

    加载更多

    推荐内容

    “职业病公众号”

    公众号-职业病

    “职业病手机网站”

    手机版网站

    郑重声明:本网站信息仅供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不能代替医院和主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80100  渝ICP备1701363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渝)-经营性-2018-0005 重庆工商

    CopyRight2007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版权所有:职业病网

    全国免费热线:400-0181619

    职业病网 - 中国专业的职业病门户网

    有害信息举报:023-63555815 举报QQ:3484469351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