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中毒的临床表现与抢救预防_中国职业病网
“职业病稿件征集”

欢迎广大网友就职业病相关问题踊跃来稿,我们将根据稿件酌情给予酬劳!详情>

投递:zybwkefu@foxmail.com

大家都在搜: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目录职业病鉴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尘肺病

所在位置:首页>职业病防治>职业性化学中毒

职业病防治

文章详情

氨中毒的临床表现与抢救预防

来源:易安网2018-4-24 14:28:55

浏览:(8219)  点赞:(1)  评论:(0

  • 摘要
  • 一旦发生事故时,受害者切忌惊慌失措,大哭大叫,到处乱跑,而增加氨的吸入,应保持清醒头脑,寻找远离事故现场的上风向,用湿毛巾尽量捂住口鼻,并减少活动量,迅速撤离。(2)救助者需首先了解灾情,判断上风向,穿戴好防毒面具、防化衣,然后才进入泄漏区。未经培训或无防护设施的,应向消防部门、防化部门求助。皮肤灼伤应迅速用3%硼酸液或清水充分冲洗,冲水时脱掉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1.氨是什么?


      氨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轻,与空气混合时,能形成爆炸性气体。常温下可压缩为液氨。极易溶于水,形成一种叫做氨水的腐蚀性溶液。


      2.哪些工作场所可能接触氨?


      浓氨可直接制作氨水,用作农业肥料,氨气可用于制造硫胺、碳酸氢铵、尿素等多种化肥。亦常见于冷库、制药、塑料、炸药、农药、合成纤维、石油精炼等工业中。在许多家用和工业用的清洗液中,常含有氨。


      3.氨中毒有哪些临床表现?


      氨主要是经呼吸道吸入。


      (1)轻度中毒:氨对上呼吸道粘膜及眼有强烈刺激,引起眼睛、鼻及咽喉烧灼一样的痛,眼睛红,怕光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部X线检查出现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征象。


      (2)中度中毒:声音嘶哑、胸闷、呼吸困难、剧烈咳嗽、有时有血丝痰;呼吸频速、轻度发绀,甚至憋气,呼吸困难,胸部X线检查出现化学性肺炎征象。


      (3)重度中毒:剧烈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气急、胸闷、明显感到心跳,呼吸困难、明显发绀,胸部X线检查出现肺水肿征象,甚至可能死亡。


      (4)皮肤与含有氨的液体接触,可引起碱烧伤,表现为局部红肿,有水泡。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或溶液,会导致眼烧伤甚至失明。


      4.氨中毒现场抢救要点


      急性氨中毒大多数是多人中毒,且重病人多,病死率也较高,因而做好现场救护工作至关重要。


      (1)一旦发生事故时,受害者切忌惊慌失措,大哭大叫,到处乱跑,而增加氨的吸入,应保持清醒头脑,寻找远离事故现场的上风向,用湿毛巾尽量捂住口鼻,并减少活动量,迅速撤离。


      (2)救助者需首先了解灾情,判断上风向,穿戴好防毒面具、防化衣,然后才进入泄漏区。未经培训或无防护设施的,应向消防部门、防化部门求助。


      皮肤灼伤应迅速用3%硼酸液或清水充分冲洗,冲水时脱掉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3)眼接触:眼灼伤应及时用3%硼酸液或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也可以把受害者面部浸入一盆清水中,翻开眼皮,摆动头部清洗。


      经口摄入:误服者给饮牛奶,忌洗胃。不要引导他呕吐,不能服用活性炭。受害者如果神智清醒且能吞咽,应给予一到两杯水口服。准备多条毛巾和塑料袋,一旦病人发生呕吐,及时清理和隔离呕吐物。


      吸入:必须将人员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呼吸心跳停止,应采用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直到呼吸心跳恢复,并就近急送医院抢救。


      皮肤接触:皮肤灼伤应迅速用3%硼酸液或清水充分冲洗,特别应注意腋窝、会阴等潮湿部位。冲水时脱掉被污染的衣服和鞋袜。


      在抢救和救治时应特别注意加强通风及吸氧。


      (4)昏迷、休克者要取下假牙,头偏向旁,防止气道堵塞,随时清理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


      5.氨中毒预防措施


      (1)氨作业工人应进行作业前体检,患有严重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以及冠心病者不宜从事氨作业。


      (2)工作时应选用耐腐蚀的工作服、防碱手套、眼镜、胶鞋、用硫酸铜或硫酸锌防毒口罩,防毒口罩应定期检查,以防失效。


      (3)在使用氨水的作业时,应在作业者身旁安放一盆清水,以防万一;在氨水运输过程中,应随身携带2~3只盛满3%硼酸液的水壶,备以急救冲洗;配制一定浓度氨水时,应戴上风镜;使用氨水时,作业者应在上风处,防止氨气刺激面部;操作时要严禁用手揉擦眼睛,操作后洗净双手。


      (4)预防皮肤污染,可选用5%硼酸油膏。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常见22种危险化学品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

    下一篇:氯乙烯中毒防治

    分享到:

    评论原文:

    评论

    加载更多

    “职业病公众号”

    公众号-职业病

    “职业病手机网站”

    手机版网站

    郑重声明:本网站信息仅供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不能代替医院和主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80100  渝ICP备1701363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渝)-经营性-2018-0005 重庆工商

    CopyRight2007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版权所有:职业病网

    全国免费热线:400-0181619

    职业病网 - 中国专业的职业病门户网

    有害信息举报:023-63555815 举报QQ:3484469351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