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职业性黑变病的判断和预防_中国职业病网
“职业病稿件征集”

欢迎广大网友就职业病相关问题踊跃来稿,我们将根据稿件酌情给予酬劳!详情>

投递:zybwkefu@foxmail.com

大家都在搜: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目录职业病鉴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尘肺病

所在位置:首页>职业病防治>职业性皮肤病

职业病防治

文章详情

科普丨职业性黑变病的判断和预防

来源:网络整理2018-4-24 11:22:57

浏览:(1755)  点赞:(0)  评论:(0

  • 摘要
  • 职业性黑变病是发生在面部为主的色素沉着病,主要以淡褐、深褐、灰黑色的色素沉着斑多发。会发生职业性黑变病的主要是中年妇女。

    职业性黑变病是什么?顾名思义,职业性黑变病就是发生在面部为主的色素沉着病,主要以淡褐、深褐、灰黑色的色素沉着斑多发。会发生职业性黑变病的主要是中年妇女。


    虽然如今对职业性黑变病的病因还没有搞清楚,但是大部分发生职业性黑变病的人都有焦煤油或者沥青的接触史。这是因为焦煤油、沥青和石油等物品,有非常明显的光感作用,会导致暴露在阳光下的部分发生炎症,出现皮肤色素的沉淀,因此职业性黑变病又被叫做焦油黑变病。


    黑变病


    那么,工人应该如何判断自己患上的是否是职业黑变病呢?


    首先,工人的一定要有沥青、焦油、颜料等职业接触史,这是区分职业性黑变病和非职业性黑变病的重要标准,毕竟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也具有光感作用,长期接触也会导致黑变病的发生。可不能什么屎盆子都往职业危害上扣喔。


    还有就是,工人一定要了解职业性黑变病的表现特点,与普通的色素沉着进行区别。


    职业性黑变病的主要表现就是有明显的黑色或黑褐色的色素沉着形成的斑块。该斑块呈弥散性分布,主要见于面部、颈部,也可见于腰部、四肢等未暴露在阳光下的部位。


    开始发病时,大多数人并无自觉症状,小部分人会出现较小的红色的斑块,以及轻微的皮肤瘙痒感觉,严重者会出现皮肤红肿、疼痛,眼睑皮肿胀、发炎,数月或数年后,如果职工继续接触致敏物质,最后就会形成皮肤色素沉着,大多数人还会伴有明显的毛囊角化、表皮萎缩以及毛细血管扩张。


    黑变病


    职业性黑病如何预防


    1、在车间安装通风排气设备,降低车间中各种粉尘的浓度,尽量减少接触机会;

    2、在搬运沥青时,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最好在阴天或夜间进行,减少光感作用;

    3、如必须在日间进行作业,则需要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并戴好口罩,在暴露部位的皮肤上涂抹能够避光的防护用品;

    4、如果工人本身患有严重的皮炎,就要禁止接触沥青、焦油这一类光敏性强的物质,避免长时间日晒;

    5、由于化妆品中的有害物质会促进黑变病的发展,所以接触沥青、焦油的工人应该避免使用化妆品,防止诱发职业黑变病。


    黑变病


    患上了职业黑变病要注意些什么


    1、患上职业黑变病后难免会心情郁闷,这会加重皮肤的色素沉着。所以一定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既来之,则安之,平稳舒畅的心情才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2、不要急于求成,职业黑变病是一种慢性的疾病,其治疗当然也需要慢慢调理,如果频繁换医生,换药,到头来只会适得其反。


    3、禁止胡乱用药。街边牛皮癣一样的小广告千万不要相信,黑变病是没有特效药的,一旦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理,往往会真的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


    4、饮食上一定要忌口,少食生冷寒凉、油腻重口的食品,这些东西只会加重你的病情。


    5、戒烟。烟是健康大敌,你见过哪个恢复期的病人还抽烟吗?


    6、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晚上最好在十一点前就睡觉。美容觉,美容觉,就是这么来的。良好的睡眠会促进皮肤细胞的恢复。


    7、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友情提醒


            以上就是《科普丨职业性黑变病的判断和预防》的内容,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或者需要,可以立即咨询我们或加入本网站的QQ群:480720515。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如何识别各种职业性皮肤病

    下一篇:职业性皮肤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

    分享到:

    评论原文:

    评论

    加载更多

    推荐内容

    “职业病公众号”

    公众号-职业病

    “职业病手机网站”

    手机版网站

    郑重声明:本网站信息仅供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不能代替医院和主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80100  渝ICP备1701363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渝)-经营性-2018-0005 重庆工商

    CopyRight2007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版权所有:职业病网

    全国免费热线:400-0181619

    职业病网 - 中国专业的职业病门户网

    有害信息举报:023-63555815 举报QQ:3484469351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