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种分类:
-
矽肺
煤工尘肺
石墨尘肺
碳黑尘肺
石棉肺
滑石尘肺
水泥尘肺
云母尘肺
陶工尘肺
铝尘肺
电焊工尘肺
铸工尘肺
其他尘肺病
过敏性肺炎
棉尘病
哮喘
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
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硬金属肺病
接触性皮炎
光接触性皮炎
电光性皮炎
黑变病
痤疮
溃疡
化学性皮肤灼伤
白斑
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化学性眼部灼伤
电光性眼炎
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噪声聋
铬鼻病
牙酸蚀病
爆震聋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铍病
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铀及其化合物中毒
砷化氢中毒
氯气中毒
二氧化硫中毒
光气中毒
氨中毒
偏二甲基肼中毒
氮氧化合物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二硫化碳中毒
硫化氢中毒
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
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四乙基铅中毒
有机锡中毒
羰基镍中毒
苯中毒
甲苯中毒
二甲苯中毒
正己烷中毒
汽油中毒
一甲胺中毒
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二氯乙烷中毒
四氯化碳中毒
氯乙烯中毒
三氯乙烯中毒
氯丙烯中毒
氯丁二烯中毒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三硝基甲苯中毒
甲醇中毒
酚中毒
五氯酚(钠)中毒
甲醛中毒
硫酸二甲酯中毒
丙烯酰胺中毒
二甲基甲酰胺中毒
有机磷中毒
氨基甲酸酯类中毒
杀虫脒中毒
溴甲烷中毒
拟除虫菊酯类中毒
铟及其化合物中毒
溴丙烷中毒
碘甲烷中毒
氯乙酸中毒
环氧乙烷中毒
其他化学中毒
中暑
减压病
高原病
航空病
手臂振动病
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
冻伤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内照射放射病
放射性皮肤疾病
放射性肿瘤(含矿工高氡暴露所致肺癌)
放射性骨损伤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放射性性腺疾病
放射复合伤
其他放射性损伤
炭疽
森林脑炎
布鲁氏菌病
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
莱姆病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苯所致白血病
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
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
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
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
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
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
β-萘胺所致膀胱癌
金属烟热
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
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限于刮研作业人员)
什么是放射复合伤?
来源:中国职业病网
时间:2018-4-9 9:25:41
是由于不同致伤原因同时或相继造成的不同性质的损伤,如车祸致伤的同时汽车热水箱的烫伤。复合伤增加了创伤的复杂性。现场救护要针对不同性质的损伤进行相应的救护。
是由于不同致伤原因同时或相继造成的不同性质的损伤,如车祸致伤的同时汽车热水箱的烫伤。复合伤增加了创伤的复杂性。现场救护要针对不同性质的损伤进行相应的救护。
一、放射复合伤 (一)放射复合伤(radiationcombinedinjuries)时放射损伤常起主导作用
、伤情轻重常主要取决于辐射剂量
放烧冲复合伤时,其死亡率和活存时间虽然也受烧伤和冲击伤伤情程度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核辐射的剂量。随受照射剂量增大,伤情严重,死亡率升高,活存时间缩短。
、病程经过具有放射病特征
以放射损伤为主的放烧冲复合伤,其临床经过及转归以放射损伤起主导作用,具有明显的放射病特征。一般说来,具有初期(休克期)、假愈期(假缓期)、极期和恢复期的病程阶段性;有造血功能障碍、感染、出血等特殊病变和临床症状。
(二)放射损伤与烧伤、冲击伤的复合效应
、基本病程和整体的复合效应
广岛和长崎原子弹受害者中,放烧复合伤伤员较单纯放射病和单纯烧伤者死亡率高。
放射复合伤时,假愈期比受同等剂量照射的单纯放射病缩短,极期提早出现,而恢复期并不提前。因此,病程中的极期延长。放射损伤的各种主要症状如出血、发热等,在放射复合伤时比单纯放射病时发生早、较严重,持续时间也较长(图9-2)。
图9-2 重度放烧冲复合伤和单纯放射病临床变化的比较(示意图)
主要病理环节的复合效应
(1)休克的发生率增加
在单纯放射损伤时,早期休克是比较少见的。只有在受到很大剂量照射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严重障碍,方可出现休克。而在放射复合伤时,休克发生率增加,程度加重。根据日本广岛、长崎伤员的调查资料,复合伤休克发生率为20%左右。严重的休克常是放射复合伤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放射复合伤时容易发生休克的可能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①受到致死剂量以上射线作用后,机体内出现一系列容易引起休克的改变,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血管反应性的改变、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增加等等。再复合其它损伤后,由于二者的相互加重,使休克易于发生。
②烧伤、冲击伤时的疼痛、失血、失液等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血液浓缩、循环障碍、组织乏氧以及电解质平衡失调,成为导致休克的重要因素。严重烧伤时,组织蛋白质凝固产生的毒性物质能作用于心血管,使血压下降,也是促使休克发生的因素。
③复合伤时感染加重,特别在极期常发生败血症,细菌毒素可引起中毒性休克。
(2)感染发生率高,出现早、程度重
感染在单纯放射病、烧伤和冲击伤中都比较突出,但复合伤时感染发生更早、更多、更重。复合伤时发热和感染灶开始时间均早于放射病。在极重度复合伤中,常见休克刚过,感染接踵而来,甚至休克期和感染期重叠,发生早期败血症。在伤后2~3天内死亡者,心脏和脾脏等组织内均能培养出细菌。从感染在死亡原因中地位看,骨髓型放射病约有75%的动物主要死于感染,而相应剂量的放射复合伤,则约有90%主要死于感染。需强调指出,在实战条件下,放射复合伤并发厌氧菌感染机会增多,伤情明显加重,预后严重。
复合伤时感染加重的原因是:机体代谢紊乱,休克更为严重,全身抵抗力降低;单核吞噬系统吞噬功能抑制,白细胞数减少和功能降低,血清杀菌力下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从而使机体抗感染的细胞历素和体液因素都受以更大的削弱。此外,烧伤创面、创伤伤口破坏了机体局部的屏障作用,坏死组织也成为利于细菌孽生繁殖的场所。细菌也可通过烧伤痂皮内的毛囊腔隙进入痂下,发生早期痂下感染。痂皮软化溶解后,则更利于细菌的滋长和直接蔓延。
(3)出血明显
放射复合伤时,血小板数下降比单纯放射病更快,也更低。在血小板数下降的同时,可见毛细管脆性增加和凝血障碍逐渐明显。胃肠出血严重,胃肠粘膜常发生斑片状出血。肠道有钩虫感染处出血更为严重。渗出的血液积留在肠壁,并从大便排出,形成血便,从而加重贫血的发生。出血处粘膜常陷于坏死,在此基础上更易发生肠道感染。复合伤时,临床出血症候群一般也比单纯放射病提早出现,且更为严重。
复合伤的出血,早期主要是创伤、烧伤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的创伤性出血;极期则主要是放射损伤所致的血小板显着减少而引起的广泛性出血。出血后不仅使全身丧失血量,而且使创伤、烧伤局部血液供应减少甚至断绝,使组织离散。组织中的凝血还可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
上一篇:职业性急性氨中毒的诊断要点
下一篇:放射复合伤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