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及其化合物中毒-中国职业病网
“职业病稿件征集”

欢迎广大网友就职业病相关问题踊跃来稿,我们将根据稿件酌情给予酬劳!详情>

投递:zybwkefu@foxmail.com

大家都在搜: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目录职业病鉴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尘肺病

磷及其化合物中毒释义

磷及其化合物中毒(phosphorum and phosphorus compound poisoning)指因接触了磷或其化合物引起的疾病。
病理概况康复案例科普视频
基本简介
磷及其化合物中毒有急性、慢性之分。
①急性磷中毒。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肝脏肿大伴压痛,厌食,全身无力,出现黄疸及肝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同时发生肾脏损害。
②慢性磷中毒。多由于长期吸入低浓度磷及其化合物所致,可引起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牙龈肿痛、牙松动和脱落,严重时可导致下颌骨骨质疏松和坏死;消化系统症状可有口内蒜臭味、恶心、厌食、肝肿大、肝功能异常。
职业性急性中毒多见于生产事故,由熔化的磷灼伤皮肤,并吸收入体内产生中毒。
急性磷中毒以肝、肾损害为主,重度中毒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等;慢性磷中毒以牙齿及下颌骨损害为主,可伴有肝、肾损害。在临床观察中要以整体观点来观察及评价其病情,应注意到黄磷对机体的多脏器损害。
病理病因
暂无介绍。
疾病特点
急性磷中毒
1.轻度中毒
吸入高浓度黄磷蒸气数小时后或黄磷灼伤后1-10天左右出现头痛、头晕、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肝区疼痛等症状,并有肝脏肿大及压痛,伴有肝功能试验异常,符合急性轻度中毒性肝病;可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符合急性轻度中毒性肾病。
2.中度中毒
上术症状加重,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a)肝脏明显肿大及压痛,肝功能明显异常,符合急性中度中毒性肝病;
b)肾功能不全,尿素氮及血浆肌酐升高,符合急性中度中毒性肾病;
3.重度中毒
在上术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a)急性肝功能衰竭;
b)急性肾功能衰竭。
4.2 慢性磷中毒
诊断检查
吸入高浓度黄磷蒸气数小时后或黄磷灼伤后1~10天左右出现头痛、头晕、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肝区疼痛等症状,并有肝脏肿大及压痛,伴有肝功能试验异常,符合急性轻度中毒性肝病;可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符合急性轻度中毒性肾病。
临床表现
慢性磷中毒
1.观察对象
长期密切接触磷蒸气或含黄磷粉尘后,出现牙周萎缩、牙周袋加深、牙松动等,下颌骨X线可见两侧齿槽嵴轻度吸收,呈水平状。
2.轻度中毒
临床动态观察一年以上,经对症治疗,上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齿槽骨吸收超过根长1/3、牙周膜间隙增宽、变窄或消失、骨硬板增厚,下颌骨体部可见骨纹理增粗或稀疏、排列紊乱;可有呼吸道粘膜刺激症及消化系统症状。
中度中毒
上述症状加重,下颌骨后牙区出现对称性骨质致密影,周界不清可有颏孔增大,边缘模糊。
重度中毒
在上述临床表现的基础上,下颌骨出现颌骨坏死或有瘘管形成[2]  。
治疗方案
急性磷中毒治疗 
a)吸入高浓度黄磷蒸气后应迅速离开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
b)黄磷灼伤皮肤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灭磷火,清除嵌入组织中的黄磷颗粒,阻止黄磷吸收,可参照GB19371进行治疗。
对症及支持治疗
a)可适当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氧自由基清除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b)注意保护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c)对中毒性肝病采用保肝及营养疗法等对症治疗;
d)对中毒性肾病注意防治血容量不足,改善肾脏微循环等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必要时可采用血液净化疗法。
慢性磷中毒
a)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口腔各种疾患,尽早修复牙体;
b)下颌骨坏死或骨髓炎者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
c)注意保护肝、肾功能,并给予对症治疗。

黄磷灼伤常用1%~2%硫酸铜清洗创面、灭磷火,但过量可引起急性铜中毒导致溶血,因此要特别注意这一副作用;现多主张用2%~3%硝酸银溶液清洗至无磷火为止。
黄磷灼伤面积较小时即可发生中毒,液态黄磷灼伤面积5%可致死,灼伤后1~10天左右可出现肝、肾等脏器病变,这些情况应予以重视;其分级指标应按急性中毒性肝病及肾病的诊断步骤及分级标准执行。
预防措施
1.尽量不使用黄磷作原料,以红磷或其他化学物质来代替;
2.注意安全生产,加强防护设备的维修和毒品保管;
3.做好个人防护;
4.注意个人卫生,接触磷后最好用5%碳酸氢钠溶液漱口;不用污染的手吸烟和进食;
5.从事磷生产的人员应定期体格检查,包括肝功能和颌骨的X线摄片检查。
6.凡患有严重的口腔疾病、肝肾疾病和血液病、内分泌疾病者不宜从事磷作业。
其它
暂无介绍。

尘肺三期:张二娃

    患病情况:

    暂无介绍。

    治疗过程:

    暂无介绍。

    治愈现状:

    暂无介绍。

  • 工伤以及职业病相关法律问题

  • 工伤以及职业病相关法律问题

“职业病公众号”

公众号-职业病

“职业病手机网站”

手机版网站

郑重声明:本网站信息仅供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不能代替医院和主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80100  渝ICP备1701363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117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渝)-经营性-2018-0005 重庆工商

CopyRight2007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版权所有:职业病网

全国免费热线:400-0181619

职业病网 - 中国专业的职业病门户网

有害信息举报:023-63555815 举报QQ:3484469351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