钡及其化合物中毒释义
钡及其化合物中毒(thallium and thallium compounds poisoning)是指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短时间接触大量可溶性钡化合物而引起的以肌肉麻痹、心血管损害及低钾血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病理概况康复案例科普视频
诊断检查
1.诊断原则 根据确切的接触大量钡化合物的职业史,以肌肉麻痹、心血管损害、低钾血症为主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血清钾的检查结果,结合现场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2.接触反应 出现头晕或头痛,咽干、恶心、轻度腹痛和腹泻等神经及消化系统症状,心电图、血清钾正常,在数小时至两日内可自行恢复者。 3.诊断及分级标准 轻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并有胸闷、心悸、麻木感、无力,肢体运动力弱,肌力Ⅳ级,心电图有早期低钾所见或血清钾稍低。 中度中毒:肌力Ⅱ~Ⅲ级,肌张力降低。心电图、血清钾呈现低钾表现。 重度中毒:四肢弛张性瘫痪,肌力0~Ⅰ级,甚至呼吸肌麻痹。心电图及血清钾显示明显的低钾现象,多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临床表现
(1)消化道刺激症状:经消化道中毒者,迅速出现剧烈恶心呕吐、上腹痛及腹泻等明显的消化道刺激症状,口中有金属味,口腔黏膜、牙龈及舌苔可染上蓝绿色,同时可伴流涎,口腔、食管及胃部有烧灼感,吐泻物于暗处检查亦可显蓝绿色,严重者甚至有呕血和便血,伴腹绞痛及脱水,重者有出冷汗、脉细等休克表现。经皮或由铜器械吸收中毒者消化道中毒症状轻微。 (2)溶血及肝肾损害:2~3日后,患者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出现恶寒、发热、急性溶血性贫血和黄疸,后者由肝细胞损害和溶血引起,同时有血红蛋白尿,重者尚有肾小管坏死,加上血红蛋白与红细胞碎片对肾小管的堵塞作用,可出现少尿、无尿、尿毒症等急性肾衰竭,成为急性铜盐中毒的重要死因。 (3)实验室检查 除急性血管内溶血、黄疸和肝肾功能损害的相应改变外,血清铜(正常参考值0.015~0.035 mmol/L)、血清铜蓝蛋白(正常参考值免疫扩散法150~600 mg/L)及尿铜(正常参考值0~0.8 &mol/L)均明显升高
治疗方案
1.立即脱离现场,皮肤灼伤者用2%~5%硫酸钠彻底冲洗后再按灼伤常规处理,钡化合物粉尘经呼吸道相消化道进入者,漱口后,口服适量的硫酸钠。 2.对接触反应者和意外事故的接毒人员应密切监护48h,同时给予预防性治疗。 3.特效治疗,首先应及时、足量补钾,在心电图及血清钾严密的监护下进行,直至检测指标恢复正常;然后酌情减量,稳定后停药。同时静注或静滴硫酸钠或硫代硫酸钠。 4.其他急救措施和对症治疗与内科相同。 1.经口误服中毒,可于洗胃前先给1%黄血盐(亚铁氰化钾)溶液20 ml内服,使生成难溶的亚铁氰化铜;或者用0.1%黄血盐600 ml加入洗胃液,以帮助解毒。洗胃后再给蛋清、牛乳等保护胃黏膜,无腹泻的病例可予盐类泻剂导泻。 2.解毒剂治疗 可选用依地酸钙钠或青霉胺等促进铜的排泄,但已经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者暂不宜使用。螺旋内酯固醇可增加铜自胆汁排泄,也可试用,剂量为每次40 mg,每日3次。 3.对症治疗 腹痛者可使用抗胆碱药解除平滑肌痉挛,如阿托品0.5 mg肌内注射,吐、泻应及时补液并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发生休克者除补液外。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和黄疸应早期短程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60 mg/d或地塞米松20~40 mg/d),必要时尚应早期作换血治疗,同时应注意碱化尿液(口服碳酸氢钠8~12g/d),防止肾小管堵塞。 4.已发生急性肾衰竭者生命垂危,应尽早使用血液净化疗法,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可同时并举。近来的经验是交替或结合使用该两项治疗措施,效果较好。
尘肺三期:张二娃
- 患病情况:
暂无介绍。
治疗过程:暂无介绍。
治愈现状:暂无介绍。
-
工伤以及职业病相关法律问题
-
工伤以及职业病相关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