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规定,安全评级和职业卫生评价属于大类“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的子类“M74专业技术服务业”。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公司属于大类“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的子类“M74专业技术服务业”。
该行业提供的专业技术服务主要是安全评价、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安全与职业卫生培训。从公司服务内涵上来看,属于专业技术服务行业下的检测评价服务范畴,为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行业,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
1、安评、职评行业概述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企业生产、项目运行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建设项目或企业安全生产中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是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对物料、工艺过程、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进行危险、有害因素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并作出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结论。安评与职评二者在评价内容、工程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交叉,又各有侧重点。
企业对两类评价业务需求主要包含为两个方面:第一,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法规性需求的价值体现于帮助企业在相关建设项目的运行。如: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等,是客户在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中的需求。第二,控制风险、降低运营成本的要求。控制和降低营运风险符合普遍性的客户利益。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由于企业一旦发生职业病伤害,将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并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购买服务是为了降低或控制此类风险。
目前,我国安评、职评市场已形成了由政府检验检测、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团队及独立第三方评价机构共同参与的行业格局。独立第三方评价相对于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团队具有更高的公信力、更强的技术实力、规模化操作带来的较低廉的成本支出。相对于政府检测与评价,独立第三方评价具有运作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高、效率高、服务质量好等优点。独立第三方机构凭借检测数据的独立性及公正性,作为政府检测的补充,已被市场各方广泛接受。
2、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根据行业分类及行业主管部门明细,安评、职评行业的主管部门主要包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地方安监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方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
国家安监总局负责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监督检查;负责监督管理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负责依法管理安全生产、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工作;负责安评、职评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要负责我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和动植物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与认证认可、标准化等工作,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各地方的质检局在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负责统一管理各地方的计量制度,对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能力进行考核;统一管理认证工作,对相关的社会工作中介组织实行资格认可和监督管理。
安评、职评主营业务属于专业技术服务行业下的检测评价服务范畴,为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行业,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法律、法规、条例、政策等,主要包括:
3、行业上下游情况
评价业务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分析与控制手段,包括安全评价、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核心要素是评价及提供咨询服务中所涉及的行业知识、经验积累、专家储备等,公司开展业务主要依靠行业的知识积累和人才储备,安全评价业务无上游供应商,安评与职评业务上游主要是实验室所需分析测试仪器的生产商、贸易商、检测试剂的供应商以及部分需外部评审项目的评审专家,测试仪器与检测试剂有充足的市场供应,评审专家限于政府监管部门指定的专家库提供支持,均不存在供应短缺问题;下游客户群十分广泛,包括一个项目的整体规划、生产企业整体、工业园区及产业聚集区的整体的评价,也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装置或作业场所的评价,涉及的行业十分广泛,涵盖电力、化工、冶金、机械、非煤矿山、建材、烟草等多个行业,为安评、职评行业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4、影响该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支持
安评、职评是国家安全生产、职业卫生安全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受到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行业技术标准规范、配套鼓励政策等。安全评价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基本法,细则参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26号、41号、54号等)、“AQ 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制定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职业卫生评价以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为基本法,细则参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0号)等管理办法。
2)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
近年来针对工矿商贸企业严峻的安全生产环境、不断攀升的职业病发病率,社会安全防范意识在逐步增强,企业对自身安全生产管理的需求增强,不仅仅停留在满足国家法定强制要求的层面,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也催生了新的市场需求,具体包括安全技术咨询、安全生产解决方案、职业卫生解决方案、安全生产托管、政府购买安全服务等自主业务,还包括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安全生产托管平台、职业病体检康复基地、安全产业园区等平台业务,这些催生的新的市场需求为传统的评价机构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和市场增长点。
3) 独立第三方评价机构得到社会进一步认可
市场公信力是检测、评价行业生存的关键因素。独立第三方评价机构作为独立于交易双方的第三人,出具的报告数据更具有独立性、公正性。
一方面,我国评价行业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由政府部门进行资格审核,一般机构通过审核后方能出具评价报告。同时,评价机构需接受定期审核,未通过审核的将被取消评价资质。政府严格监管在制度上起到了规范作用。另一方面,公信力对于评价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保证长久发展,评价机构必须依靠其检测与评价技术及服务质量,为政府及企业出具公正、准确的评价报告。
(2)不利因素
1)相关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安评、职评行业正处于加快发展期和转型期,对评价咨询各细分行业人才、评价技术的改善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的培养与技术的提升需要多年经验的沉淀,短时间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使得评价行业面临高端人才短缺的情况。
2)独立第三方评价机构规模仍然偏小,市场影响力较低
我国独立第三方评价行业仍处在起步阶段的快速发展期,业内众多评价机构并存,单个评价机构规模偏小。由于国内整个评价行业的市场较为分散,缺乏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具有一定影响力及实力的民营评价机构数量仍然较少。在技术水平、管理模式及经营管理等方面,我国的评价机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
5、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市场准入壁垒
国家安监总局对从事安评与职评的中介机构实行资质准入许可制度,对从业机构数量明确规定了“总量控制”的原则,且不同级别资质可开展业务的区域范围不同。
其中职评资质在取得由安监局颁发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基础上,还需要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准颁发的计量认证资质认定证书,才具有向社会出具检测报告的资质。同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定期对检测机构进行复评。根据2010年10月8日《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 号),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由卫生部转为安监总局。因此资质的获取是进入行业的首要门槛。
(2)人才壁垒
鉴于该行业的特殊性,国家对从业机构及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对机构数量进行“总量控制”,从业人员需取得匹配的资格,评价领域涉及行业广泛,行业技术含量较高,专业学科复杂,项目繁多,中介机构若想进入行业并取得长足发展,需具备较强的专业基础、行业经验、检测能力、技术研发及创新能力,人才队伍、行业专家短时间难以复制,因此行业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是进入本行业的壁垒之一。
(3)品牌公信力无法短期建立
品牌对独立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品牌意味着评价机构的市场公信力,直接影响市场接受程度,决定公司业务量。优秀的品牌影响力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准确的数据检测、先进的检测技术逐步形成。对于新成立的评价机构,很难在短期内形成品牌。
(4)资金壁垒
近年来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业务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开展职评业务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专业实验室、购置专业检测仪器设备。同时,在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之前,企业无法对外出具检测报告,获得检测收入,该期间的运营成本也需要由公司初始投资资金承担。大笔的初始投资资金是新建安评与职评机构的壁垒之一。
二、市场规模
中国职业健康与安全评价行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发展探索阶段,由于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价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和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具有依法强制性的特点,其发展前景良好。从服务对象看,我国现有生产型企业近千万家,年规划设计及在建项目数以百万,市场潜力巨大。
近几年来,针对工矿商贸企业严峻的安全生产环境、不断攀升的职业病发病率,我国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企业作业环境是否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要求,政府监管部门与企业自身不作评判,而是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判定。如果判定合格,则监管部门据此许可,否则不予许可。
鉴于该行业的特殊性,国家对从业机构及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安监总局22号令)第五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监总局50号令)第六条均在从业机构数量上明确规定了“总量控制”的原则,这意味着伴随经济发展,新建项目的增加,市场空间会不断变大。
国家安监总局对从事安全评价的中介机构实行资质准入许可制度。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国内安全评价机构包含203家甲级机构、327家乙级机构,遍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事的技术服务范围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从业人员中登记在册的安全评价师20800人。2013年之前,全国具有甲级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仅有48家,主要为原卫生部批准设立的甲级资质机构;根据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发展规划》,未来几年,总局将严格控制甲级资质机构总量,各省甲级资质机构将严格控制在2-3家,预计全国甲级资质机构会控制在80家以内,为行业有序规范竞争创造了比较有利的市场发展环境。
《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中提出,“到2015年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60%以上”;“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65%以上”。
未来几年,随着国家安监总局对评价机构管理的不断规范、准入门槛的提高和治理力度的加大,一批不规范的评价机构将在行业洗牌中淘汰,从长期看,评价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会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得到进一步发展,市场容量有望在未来几年有大幅提高。
行业享受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市场秩序日趋规范,落后和不规范机构逐渐被淘汰,优秀中介机构在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作用日益增强;另一方面,生产型企业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衍生出了很多新的市场需求,安全管理培训、安全技术咨询等非法定业务需求在不断增加,总的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在扩大。综合分析,该领域具有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和市场开拓能力。
三、行业风险特征
1、社会公信力和品牌受到不利影响的风险
对于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来说,社会公信力和品牌是企业得以生存的根本。只有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公正性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才能获得更多客户资源,品牌知名度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对于评价机构来说,如果出现对社会公信力和品牌造成不利影响的事件,将会影响企业的业务拓展和利润水平,严重情况下,将会影响到评价机构的持续经营。社会公信力和品牌受损风险是行业面临的重要风险。
2、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国家安监总局对从事安全评价、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的中介机构实行资质准入许可制度,安评与职评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和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具有依法强制性的特点。国家对中介机构的准入政策的改变或对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模式的转变可能为行业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3、人才流失风险
评价行业属技术性服务业,其专业人才本身就相对缺乏。同时,由于我国评价行业的快速发展,评价机构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将会给公司带来优秀技术人才的缺乏和流失的风险。
返回> 职业卫生评价 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