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来橐驼满旧都”与“胡儿制骆驼”

Avatar
admin

李凤墓壁画单峰骆驼

凭借驼背的运载,中亚、西亚直至罗马获得了渴望的中国丝绸。骆驼上塑造的一捆捆丝绸、一束束生丝,输出的原料与成品都可以见到,令人想到“无数驼铃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美妙图景。丝绸之路带来的是商品和文化的双向馈赠,骆驼直观地再现丝绸源源流向西方的同时,也能看到外来物品和事物的传人。上元二年(675年)李凤墓第二天井和第三过洞的东壁为连续的牵骆驼出行图,表现的是一个由胡人牵引的驼队。胡人左手拉缰牵驼前行。第二幅绘一驼一人,昂首南行…。重要的是一幅画面似乎表现的是单峰骆驼。阿史那忠、章怀太子墓壁画也有类似的表现。咸阳契芯明墓还出土了清楚的三彩单峰骆驼及牵驼俑。、

契芯明墓单峰骆驼

骆驼有单峰驼、双峰驼。双峰驼产于我国及中亚,属巴克特利亚种,外貌特征是脊背上的两个驼峰。单峰骆驼生长于阿拉伯、印度及北非。在中亚、西亚艺术中的骆驼多为单峰,伊朗塔夸·夷·布斯坦大洞内的帝王狩猪图,在表现狩猎完毕帝王骑马带着猎犬等回归时,将猎物用单峰骆驼运载的情形。萨珊银盘上也有帝王骑单峰骆驼狩猎的纹样。山西太原隋代虞弘墓反映粟特文化的石刻中也出现了单峰骆驼。

虞弘墓单峰骆驼

单峰骆驼很早就来到中国,人们对单峰驼的认识很早,《汉书·西域传》云:“大月氏……出一封橐驼”。 单峰骆驼无疑是外来事物的表现。

通过丝绸之路,西亚和中亚的各种珠宝器物、甚至植物品种引进中土,众多的物品在骆驼上无法一一反映,那些鼓鼓的货袋只能给人带来想象。不过有时驮载物品的细节描写也达到惊人的程度。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的三彩载货骆驼,除了驮有束丝,还有山羊、野雉、兔子等物,表现的是商队旅途中的给养。

郑仁泰墓胡人牵骆驼俑

许多骆驼在驮货物之外还有附挂着在沙漠戈壁中旅行至关重要的水壶。值得注意的是,拴在驼背上的器具扁壶和胡瓶很多。西安南郊唐墓骆驼上的器物刻画也更细腻,与何家村出土的扁壶、内蒙古李家营子出土银带把壶惊人的相似,是对当时实物惟妙惟肖的塑造。扁壶是游牧民族便于马上携带的物品,带把壶是来自中亚地区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的粟特器物。带把壶即胡瓶,也常常携带于胡人塑像的手中。

西安南郊唐墓(M31)出土骆驼俑

内蒙古李家营子出土银带把壶

1965年河南洛阳东郊塔湾村出土唐三彩凤首壶

陕西长武郭村唐墓出土胡商俑

外来器物通过漫漫的丝绸之路,穿过荒芜的戈壁滩和茫茫的大沙漠,由大大小小的商贸队伍带到中原,不仅为唐代中外经济贸易留下了永久的纪念,也影响到唐代器物的更新发展和贵族生活方式的改变。胡瓶以其带把、有流的使用方便,后来成为唐代新崛起的器类,在唐代贵族墓葬壁画中看到与人结合使用的情景。

房陵公主墓壁画执胡瓶侍女

骆驼载货表面上展示了商贸繁荣,而附挂的西方风格的器物,又反映出外来习俗的渗透。与汉代相比唐代将频繁的商贸活动成功地转化为文化的吸收,这种质的差异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加速了东西方文明的共同发展。

金乡县主墓胡人骑骆驼俑

这种“深目高鼻,多须髯”的面容,是文献中对西方人最常见的描述,陶俑再现的“胡人”却是千姿百态,不仅是艺术家高超的技艺所致,也是人们对来自各国的客人的区分和深刻了解。唐朝政府设置了鸿胪寺、典客署、礼宾院等专门机构,负责接待和管理各国使节、留学生、僧侣等,为他们提供食宿、医疗、翻译等,有时还提供免费优待,尽量给予帮助。王维有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就是形容首都长安城大明宫里聚集各国使节的盛况。“胡人”在唐朝娶妻养子升官经商,和当地人没什么区别。工匠或艺术家如果没有同胡人的密切往来,不可能会生动塑造出这些生动的容颜。当然,这些见多识广的胡人也是中西文化的传播者。

金乡县主墓胡人骑骆驼俑

“胡人”与“骆驼载货”的组合不是偶然的,在现实生活中杜甫对此很敏感,因而写下了“胡儿制骆驼”的诗句。在唐朝人的理解中,似乎胡人与骆驼理所当然要在一起,胡人牵骆驼、胡人骑骆驼的搭配,在唐人的创作中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成为陶俑造型中引人瞩目的现象。西安唐金乡县主墓出土的骑立骆驼俑和骑卧坐骆驼俑,上面的人物戴圆顶翻沿帽和尖顶帽。该墓的牵骆驼胡人俑也十分生动,深目高鼻,秃头顶,脑后有略长的卷发,满脸浓密的络腮胡,身穿袒胸露腹的翻领长袍,足蹬高靴。

唐代大量的牵驼、骑驼胡人表明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这种“深目高鼻,多须髯”的面容,是文献中对西方人最常见的描述,陶俑再现的“胡人”却是千姿百态,不仅是艺术家高超的技艺所致,也是人们对来自各国的客人的区分和深刻了解。唐朝政府设置了鸿胪寺、典客署、礼宾院等专门机构,负责接待和管理各国使节、留学生、僧侣等,为他们提供食宿、医疗、翻译等,有时还提供免费优待,尽量给予帮助。王维有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就是形容首都长安城大明宫里聚集各国使节的盛况。“胡人”在唐朝娶妻养子升官经商,和当地人没什么区别。工匠或艺术家如果没有同胡人的密切往来,不可能会生动塑造出这些生动的容颜。当然,这些见多识广的胡人也是中西文化的传播者。

(文章节选自:《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6期《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作者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齐东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